4月25日下午,中关村新版“1+4”政策系列宣讲会的首场宣讲会在蓝海智谷多功能厅内开讲,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市纪委市监委派驻中关村管委会纪检监察组组长邢建毅,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翁啟文出席宣讲会。中关村管委会各处室、各分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中关村青年政策宣讲团全体成员及中关村示范区内家创新创业主体代表近400人参加了宣讲会。
问题导向
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
翁啟文表示,新版“1+4”政策是中关村管委会针对原政策实施中部分资金支持点引导性不强、实施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结合新形势与新要求进行修订的成果。修订后的新版“1+4”政策支持更加精准、申报流程更加规范、申报材料格式更加统一、申报形式更加便捷,并具有四大方面的特点:更加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更加聚焦全生命周期服务,更加聚焦重点环节精准支持,更加规范透明简便易行。
通过实施新版“1+4”政策,中关村示范区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企业成长提供全链条支持,让创新创业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和获益感,为促进北京高质量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自4月中旬中关村管委会发布新版“1+4”政策及第一批项目申报通知以来,中关村示范区内的创新创业主体高度关注。为更好地宣传解读政策,提高政策精准送达效果,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中关村管委会迅速组织召开了本次宣讲会。
精心组织
宣讲会亮点突出
此次宣讲会具有三大突出亮点。
一是讲得准。中关村管委会牵头制定新版“1+4”政策的6个业务处室的处长亲自宣讲和解读政策,政策宣讲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财务处处长王威解读了新版“1+4”政策修订情况、体系概况和政策图谱,产业处处长张宇蕾、创新处处长梁杰、创业处处长闫颖、金融处处长殷豪、规划处处长夏文佳分别解读了精准支持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创业服务促进人才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等5个具体政策及其实施细则。
从左至右依次为:财务处处长王威、产业处处长张宇蕾、创新处处长梁杰
从左至右依次为:创业处处长闫颖、金融处处长殷豪、规划处处长夏文佳
二是准备足。会前,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统一的政策宣讲PPT模板,委领导亲自审定宣讲内容。同时,根据前期中关村示范区内创新创业主体咨询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在宣讲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答。
三是效果好。宣讲活动得到了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热烈欢迎,原本容纳300人的会场,坐了近400人。参会的创新创业主体代表听的非常认真仔细,或低头速记、或举手拍照、或抬臂录音将宣讲的要点保存下来。
在答疑解惑环节,与会企业代表纷纷就关注的问题或没有听明白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提问,各位处长也对大家的问题做了仔细回答。
企业代表现场提问
成效喜人
创新创业主体反响强烈
宣讲会结束后,科技型企业、创业服务机构、园区运营机构、中关村社会组织等创新创业主体代表对中关村新版“1+4”政策和宣讲会表达了强烈反响。
旷视科技公司政府事务总监孙冠楠说,中关村新版“1+4”政策可以说是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作为人工智能企业我们比较关注的是高精尖产业的支持政策,通过今天的政策宣讲会,我们也了解到修订后的支持资金办法加大了对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未来我们也会按照这样的政策指引更加侧重对颠覆性前沿技术的攻克,促进硬科技在京落地发展。
创客总部合伙人陈荣根说,新版1+4政策的发布带来诸多利好,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覆盖了完整创业生态链,政策导向明确,为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政策有利于激活创新资源,帮助创业企业更好地成长。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产业服务高级经理高慧说,新版“1+4”政策相较于之前的政策支持方向更加精准、申报流程更加规范快捷、申报材料更加简洁明了,政策条文也都比较清楚,方便企业或者园区更好的理解政策并对号入座;支持内容也更贴近于目前企业和园区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有很多的创新点,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对外合作部部长刘晓丹说,听了今天的政策宣讲,总体感觉是政策宣传“全方位”,政策内容“接地气”,政策申报“减负担”,作为示范区的社会组织,我们要下功夫吃懂、吃透政策实施细则,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做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让企业通过政策释放活力、得到发展。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人员在厅外为企业代表答疑解惑
永远在路上
政策将升级迭代
翁啟文表示,下一步,中关村管委会将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集中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制作各类宣讲解读材料,通过新媒体和宣讲解读会等渠道发送,扩大政策知晓面;联合十六个分园开展政策宣讲工作,让创新创业主体充分了解政策、享受政策。
二是改进项目申报受理方式。全部支持项目计划分三批集中开展申报。每次都采取“一个通知、一个网络、一个窗口”的方式组织申报,即每次只发一个申报通知将各个项目集中发布、明确要求,便于申报单位了解,避免漏报项目;使用“中关村企业统一申报服务平台”进行线上申报,努力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由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设立统一窗口受理,提倡申报单位采取邮寄方式寄送纸质材料。
三是加强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估。中关村是创新政策的策源地,某种意义上,对政策也应该有一种互联网企业产品经理的思维,在政策“研发”出来之后,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从使用的过程中,从“用户体验”中找到“BUG”,不断优化,从而快速升级、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