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吸引和服务海外人才,为海外人才到中关村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近日,中关村管委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为海创园赋能,全方位支持海外人才到中关村创新创业。

  较之以往的支持政策,《意见》主要呈现出服务前置,与海外人才加强沟通联系;加速融入,帮助海外人才尽快融入创业环境;要素支撑,全方位支持海外人才在中关村创新创业;自主引才,注重发挥海创园引才育才的主体地位;注重安全,开展法律风险排查服务五大特色和亮点。

  17项举措提升服务能力

  《意见》从完善海创园工作体系、提升海创园服务能力、支持海创企业落地发展、拓宽海创项目融资渠道、支持优秀海外人才留京发展和优化海外人才创业环境6个方面,提出了共17项具体举措。

  其中,在提升海创园服务能力方面,《意见》提出支持海创园聚焦主导产业方向、完善海外人才联系网络,在海外设立孵化基地等分支机构,探索海创项目“预孵化”服务方式,以信息化手段,组织海创项目线上对接,并为近3年从海外到中关村创业的海外人才配备“服务管家”、赠送人才“服务包”,及时解决海创项目落地发展的实际困难。

  在支持海创企业落地发展方面,根据《意见》,尚在海外的创新团队也可申请颠覆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资金,符合条件的落地项目最长可获得连续3年的资金支持。符合相关条件的海创企业还可以被纳入中关村产业联盟“护航行动”,快速融入中关村产业生态链。

  帮助开展股权融资、强化风险补贴、降低融资成本,《意见》在拓宽海创项目融资渠道方面,还将对帮助海外人才3年内从海外到中关村创业且获得一定额度融资的海创园,给予资金支持。

  《意见》还在完善海创园工作体系方面,明确了海创园吸引和扶持海外人才到中关村创业的主要功能,并在优化海外人才创业环境方面制定了在海创园建立“海创之家”,支持海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措施。

  此外,《意见》还将重点支持优秀海外人才留京发展,比如推动在海创园开通留学人员进京落户集中申报通道,对近3年回国的留学人员创业团队或核心技术骨干,需要办理进京落户的,支持海创园集中组织开展需求征集,帮助海创企业按照相关条件办理留学回国人员进京落户等,更大力度地帮助海创园留住海外人才。

  助海外人才“留”在中关村

  据了解,目前中关村有近4万留学归国人员,中关村的创业者中3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海外工作背景,海归创业者已成为中关村的创业主力军。经过多年发展建设,中关村已有45家海创园,累计吸引海外人才创业企业6000余家,孵化面积总计超过140万平方米,在园海外人才创业企业有近1600家。

  对于《意见》的出台,中关村相关创新创业主体一致认为,《意见》从技术研发、科技金融、人才服务等方面对海外人才创业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有助于海外人才及时熟悉和融入中关村创业环境,为海外人才创业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帮助。

  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协会理事长刘泳表示,该协会将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全力配合中关村管委会推动相关工作,梳理各海创园产业特点和发展路径,引导各类海创园依托自身特色协同创新,帮助更多的海外人才解决创业中的困难。

  海淀海创园主任赵新良表示,该园将按照《意见》要求,面向尚在海外的海外人才做好沟通联系和预孵化,面向新回国海外人才加强代办服务,做好融入交流,面向正在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建设“高端、共赢”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作为中关村海外人才企业代表,推想科技CEO陈宽表示,目前海创园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意见》的出台更加坚定了海外人才创业者留在中关村的决心,希望中关村今后能在服务体系、融资对接、应用场景、人才资源、创新机制等方面继续给予海外人才创业者支持。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将通过《意见》的实施,推动海创园创新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国际创新网络,高质量服务海外归国人才和外籍人才,使更多的海外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融得进。